隐藏搜索框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文化 >> 唐山陶瓷历史
之六:铁红金圈结晶釉瓷港展引轰动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7日  点击数:

一九八四年一月的香港,气候依然温煦怡人,异彩缤纷的唐山陶瓷随着河北省艺术瓷展览,给那里的人们送去了盎然春意。

这次河北省艺术瓷展览,是由河北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双鱼艺瓷有限公司、中艺公司(香港)分公司联合举办的。一月十四日在香港尖沙咀广东道中艺新港公司三楼展厅开幕,一月二十二日展出结束。展览获得圆满成功。

对这次展览香港各界热情期盼,十分重视,香港市政局主席张有兴、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宋一川主持剪彩仪式,到会嘉宾近千人。香港《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晶报》、《星岛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展览给予报道。河北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李鳯鸣科长、唐山工艺美术厂厂长刘来源等也出席了开幕式。

展览中的展品来自河北省的磁州窑、定窑、唐山陶瓷研究所等企业,品种近千。有磁州窑及定窑的仿古瓷品,刻花梅瓶、婴儿枕、玳瑁斑茶碗等;有首次公开展出的名画家绘制的瓷板画,张仃的“玉龙图”、范曾的“促织”、白雪石的“桂林山水”、溥佐的“竹”等;有名家韩美林设计的系列小动物瓷塑,名家郑可、侯一民、米古等都有精致的瓷塑作品展示。
参观展览是观者如潮、赞声不绝,引起轰动的更有唐山陶瓷研究所送展的系列铁红金圈结晶釉和曜变天目釉瓷品。唐山陶瓷研究所研制的铁红金圈结晶釉和曜变天目釉瓷,珍贵奇特,独领风骚。《华侨日报》赞誉道“这两种釉色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照射下,反射出不同色调的耀光,烧制不易,万里挑一。据报道现今除唐山外,只有日本一著名陶艺家能成功烧出铁红金圈结晶釉几件,价值以十万计”。《晶报》发表题为“罕见的名瓷展览——名贵的铁红金圈结晶釉,是可遇不可求的名瓷,日本一位陶艺家一生只烧出三件”的文章,文中写到“在众多的展品中,有不少是首次展出的,这就是铁红金圈结晶釉和曜变天目釉。据双鱼艺瓷董事长罗桂祥介绍,该两种釉独特珍贵之处,是釉色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下,会反射出不同色调的耀光,而在阳光下欣赏,还可见到七彩光芒。但由于这是窑变结果而产生的,成型在结釉,很多时在数千件瓷中也找不到一件此釉色的,是可偶遇而不能刻意追求的珍品,是国宝。”

铁红金圈结晶釉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其是对中国古代已经失传的名釉——产自于宋代的曜变天目釉的继承、创新与再制。宋代的曜变天目釉是在油滴釉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探索烧制,使油滴斑点边缘稍有熔融并扩散为一个厚度渐次不等的薄膜时立即冷却凝固定型,成为曜变天目釉。此釉面具有耀眼虹彩,有一圈厚度仅为万分之一毫米左右的晕色光环,在光的照射下,它会像霓虹般的灿烂。宋代烧制的曜变天目釉,烧制成功十分困难,是自然结晶而成。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几百万件制品中也许才能出几件,而且操作工艺已经失传。据资料记载,当今存世的曜变天目釉瓷,总共只有四件瓷碗,却都收藏在日本,其中三件被定为日本国宝级文物,这些珍贵文物,相隔多年才向世人展出一次。中国乃至世界的许多陶艺家和科技工作者,为使失传八百年的瑰宝再现,都做过研究探索和艰苦努力,但均未成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唐山陶瓷研究所张玉春、崔福群等陶艺大师下定决心,立项研制创新这一名釉。为此,他们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投入极大努力,在唐山大地震后废墟上恢复的试验场地进行了多次艰辛地实验探索,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最后终于研制成功。1983年8月,陶瓷权威刊物《河北陶瓷》上报道了铁红金圈结晶釉瓷的诞生。其烧制出的数件瓷品中,有一只釉瓶竟出现了直径达31毫米的特大釉变晶花,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不仅晶花周围具有彩虹,有的晶花本身也都映出虹彩,熠熠生辉,光彩动人。该瓷品1984年荣获国家科技金龙发明奖,1987年在中国陶瓷博览会上荣获金牌。

 

唐山陶瓷研究院-铁红金圈釉体

铁红金圈结晶釉瓷在香港展出引起轰动,展示了唐山陶瓷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坚实步伐,展示了唐山陶瓷科技工作者和员工的聪明才智、奋进精神,也有力地昭示了唐山陶瓷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杨大成,2019年)